我剛進大學的時候,那時候選課程排課表必須用搶的

無論是必修,還是選修都必須用搶的,當然通識也不例外

不過好像我進去不久,這個制度就被改掉了

因為有滿多人跟學校靠杯搶不到課的,所以後來就被改成抽籤排序了

 

選修跟通識要搶應該不難理解

必修也要搶是因為同一門課有可能會分成AB班,老師不一樣

所以同學們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老師去選課,當然很多時候也是有可能搶不˙到

畢竟在大學很多時候,都會有某幾個老師特別受歡迎

 

我當初念大學的時候,畢業學分是130學分,包含國文4學分、英文6學分

通識18學分,系必修66學分、系選修24學分、自由選修12學分

如果想要當老師的話,額外要修教育26學分,所以這樣要畢業就是156學分了

接著還包含不算進畢業的學分,服務學習2學分跟體育6學分

如果男生想要折抵役期的話,也可以多修軍訓課,我個人是沒去修啦

 

所以,像我有修教育學分的話,畢業至少是156學分

四年平均下來,一年大概要修個20學分,感覺很少對吧

大家的認知就是一小時就是一學分,但理工科根本就不是這樣算的

因為實驗課的話,只有一學分,但是卻佔了三小時

 

上面有說,通識的話至少要18學分,但是呢,通識有六個領域,一定要選

所以這樣就是12學分了,其他六學分就隨便選,而且有不屬於六大核心的通識

通常這種就會被稱作是一般通識,通常也比較不會滿人,核心通識通常都爆滿

 

六大核心分別是藝術與美感哲學思維與道德推理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

歷史與文化數學與邏輯思維、跟科學與生命

現在好像多了一個語言與文學,變成七大領域

 


 

大一的時候,只選了五門通識,其他都是必修,下面來回憶一下

還好我從以前就有紀錄瑣事的習慣,不過也忘得差不多了

 

台灣文學之旅,這是我第一堂通識課,也不知道什麼課,隨便選的

課程大概就是分組,然後選一個主題,然後就是報告,大概就這樣

報告主題就是選一個台灣的文學作家,然後介紹一下

我們這組被分到的是白先勇,而且是第一組報告

 

當初報告完覺得很開心,我們還去慶祝一番

其實根本沒什麼,只是我們組員全是大一菜鳥呵呵

現在想一想,那份報告應該做得滿爛的啦,它早就消失在我的隨身碟了

然後報告完這門課就直接耍廢到學期末,也不用期中期末考,最後拿了85

 

因為那些年剛好是臉書的興盛期,所以組員當初都有加FaceBook

討論報告也都用臉書在討論,只是已經都沒啥聯絡就是了

 

現代公民與經濟,這是我第一堂六大核心的課,屬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

我個人覺得還算滿硬的通識課,老師滿認真上的,還要考期中期末考

而且點名也要算成績,雖然老師說點名有來是加分啦,乾不就變相扣分

而且還有專屬的課本,不過我課本是跟學姊借的,省了一些錢錢

相反地就是不能做筆記,所以重要的部份我會去影印

現在對這門課有印象的就是供需法則跟機會成本,其他都忘了

最後這門課拿了90,應該算是還不錯的分數

 

文明的探索,老實說我對這門課沒啥印象

大多數的時間應該都是老師自己講課,不用考試

但期末要交一份五千字的報告,我記得我沒有花太多心力去產生它啦

而且我好像還滿常翹這門課的,點名老師也會看,所以拿到78分QQ

 

藝術鑑賞,滿有趣的一門課,聽老師講一些幹話

我最有印象的就是老師說她學期間不會穿同一套衣服來上課

還有就是走在路上看到她絕對不要認她,是個美術系的老師

有去參觀台北當代藝術館,雖然我個人沒啥藝術氣息,但感覺是還不錯的經驗

學期末段似乎是分組動手做吧,但我已經忘記我當初在幹嘛了

最後拿到了88分,感覺還可以

 

歷史與電影,這是一堂很搶的課,基本上就是看電影

我記得一學期的話會看五部電影,然後上課的地點是大教室

大概可以容納將近200人,關燈看電影的話有夠像電影院

看完電影老師會解釋一下電影的背景跟一些含意,這些都是期末考會出的

基本上還算是滿輕鬆的一門課,最後拿了84分

 

 

 

 

 

 

 

 

 

 

 

 



LINE.png

我的LINE貼圖!點我點我

我的LINE貼圖!點我點我

 

我有粉絲專頁唷,如果喜歡我的朋友可以到我的粉絲專頁按個讚唷

arrow
arrow

    Double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